产品展示
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产品展示 >

刚从巴基斯坦回来,跟网上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!

发布日期:2025-08-04 12:56点击次数:57

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,我读书不多,高中一毕业就在国内四处干活,跟着工程队东奔西跑,吃的苦不少,可手里总也攒不下钱。

后来学了开挖掘机和吊车,才算凭本事吃上了饭,活计没以前那么辛苦,收入也比过去好多了。

我是2016年到的巴基斯坦,干的是拉合尔一个水电站的工程项目。

那时候国内施工队在招人,说待遇不错,包吃住,活儿还不重,我听了动心,就报了名。

老实说,刚决定去的时候心里挺忐忑的,怕人生地不熟,怕文化差异,最怕语言沟通不了。

可到了那边我才发现,其实也没那么复杂,干活归干活,人和人打交道,基本都挺实在。

这一年,我不仅攒下了人生中第一桶金,也亲眼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巴基斯坦。

很多人会问我,巴基斯坦到底穷不穷?那里的日子过得怎么样?

我不说空话,也不装懂,就从三方面说我亲眼看到的事:基础设施、收入情况、和日常生活,你看完自己判断。

第一件事: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

1.拉合尔是巴基斯坦的大城市之一,也是文化教育重地,有大学、有商场,还有地铁。看着还行,但就市中心那一块稍显现代,稍微往外一走,就见到简易民宅和飞扬的尘土。

2.工地周围的街区,路况很一般,很多还是土路、坑洼不断。下雨时直接变泥塘,车打滑是常事,工人干脆光脚上阵,穿鞋反倒更碍事,走几步就湿透。

3.他们确实在搞基础设施建设,尤其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启动后,修公路、建电站、铺铁路的项目不少。但施工效率慢、质量参差不齐,一个项目三五年都不见完工。

4.我对拉合尔的地铁挺意外的,是中国援建的,车厢挺新,但人不多。很多车站几乎没人,下了地铁就是碎石路,也没灯没指示牌,晚上走着怪吓人。

5.农村的公路多是碎石铺的,有的地方喷了柏油,但几个月就脱落,压一下尘土乱飞,看着像“应付差事”。

6.公交车老旧,外壳破,窗户是塑料布糊的,车一开就是一身灰、满鼻柴油味,坐久了头晕目眩。

7.出租车稀少,三轮摩的特别多,数量堪比人头。横冲直撞不说,基本无视红绿灯,谁胆大谁先行,跟玩命差不多。

8.至于电力和网络,大城市里凑合能用,农村动不动就停电,信号也不稳定。我们工地配有发电机,不然连晚饭都煮不了。

总之,基础设施跟国内比起来确实落后不少,但跟印度或非洲的一些国家相比,他们还算不上最差。

第二件事:收入水平到底怎么样

根据他们2020年官方数据,巴基斯坦人平均每月收入约三万卢比,换算成人民币也就1100元不到,而且那还是平均数,很多地方的收入低得让人难以置信。

我工地上有个本地师傅,干泥瓦匠三年了,每月工资折合600多块。早上七点干到下午五点,累得腰都直不起来。咱们中国工人同样的活,起码拿三千块。

我还见过一群年轻人天天蹲在路边擦鞋,一天赚个十块钱人民币都算不错。他们二十来岁,却看着又瘦又黑,穿得破烂不堪。

我去木尔坦出差,路边一群小孩在翻垃圾捡瓶子,他们说那是家里主要的收入来源。当时听着心里真不是滋味。

当然也有有钱人,像工程分包老板,开着路虎来视察,一身行头全是牌子,出手大方。但这种人凤毛麟角,大多数人还在温饱线上挣扎。

第三件事:他们的生活方式

1.巴基斯坦人吃饭以面饼和米饭为主,基本是一块饼蘸点咖喱汤,蔬菜不多,肉更少。羊肉是他们的最爱,但价格太贵,一般家庭一个月也吃不了几次。

2.我们在拉合尔市区吃快餐,三块钱人民币就能吃饱:一个饼配豆泥,五块钱还能吃咖喱鸡饭,价格便宜,但环境不太讲究。很多人直接用手抓饭,洗手就是在水龙头底下冲一下。

3.街头常见小孩打赤脚跑来跑去,不上学,跟着家人干零工赚钱。所谓的义务教育对他们来说就是奢望,穷人家的孩子多数从小就要出来养家糊口。

4.家里是有电视的,但内容枯燥,多是宗教频道、家庭伦理剧,偶尔有歌舞节目,但娱乐性不强。手机倒是普及了不少,小米、OPPO、vivo在那边很受欢迎,说明他们对中国品牌还是认可的。

5.性格上,巴基斯坦人大多温和,对中国人也挺友好。我们外出买东西,经常有人跟我们打招呼:“你好!中国朋友!”他们知道中国帮了他们不少,心里是尊重我们的。

6.当然,也有一些风俗需要注意,比如斋月期间白天不能吃饭喝水,我们这些外来人也得顾及场合,别当着他们面吃,不然容易惹不快。

写在最后:

我在巴基斯坦干了一年,虽然辛苦,但确确实实赚到了钱。最重要的是,这一年让我真正看清了巴基斯坦的模样。

它不是新闻里说的那么可怕,也不是某些人美化得那么“神奇”,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国家,有努力、有困难、有热情,也有混乱。

你问我还愿不愿意再去?我的回答是:只要项目靠谱,工资到位,我愿意继续出发!

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