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展示
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产品展示 >

国产GPU三强暗战:寒武纪·摩尔线程·沐曦,三年烧钱80亿

发布日期:2025-10-10 13:28点击次数:195

2025年一季度,寒武纪营收暴涨42倍,首次实现盈利,股价一度突破800元。 就在两年前,这家公司还因连续7年亏损被资本市场视为“烫手山芋”。

是国产GPU赛道从“资本赌局”到“生存竞赛”的残酷升级。

寒武纪:学术派的技术执念

2008年,中科院计算所一间实验室里,陈天石、陈云霁兄弟带着10人团队开始探索处理器与AI的交叉领域。

谁也没想到,这支“学院派”队伍会成为国产AI芯片的起点。 2016年寒武纪成立时,陈天石负责产业化,兄长陈云霁留在中科院担任首席科学家,形成“科研+产业”双线并行的独特模式。

这种基因决定了寒武纪的路径,专注AI专用芯片。 其思元590芯片对标英伟达A100,避开通用GPU的生态壁垒,直接切入大模型算力市场。

2024年,寒武纪营收增至11.74亿元,2025年一季度更猛增至11.11亿元,相当于去年全年收入的95%。

高增长背后隐藏隐忧:过度依赖AI算力单一赛道,图形渲染等通用场景仍是短板。

摩尔线程:英伟达门徒的闪电战

2020年6月,英伟达中国区掌门人张建中离职创业。 仅4个月后,摩尔线程正式运营,成立100天跻身独角兽,Pre-A轮融资全程只用一个月。

这支“英伟达旧部”团队展现出惊人的执行力:四年迭代四代GPU架构,从“苏堤”到“平湖”,产品线覆盖AI计算、图形渲染、科学计算全场景。

其MTT S80消费级显卡性能接近英伟达RTX 3060,成为国内唯一能在京东批量出货的国产GPU。 最关键的突破在软件层面:自研MUSA架构实现CUDA代码“零成本迁移”,吸引超10万开发者入驻社区。

2024年,摩尔线程营收4.38亿元,其中AI智算业务占78%,累计亏损超50亿元。 烧钱速度与生态扩张成正比,却也暴露软肋,消费级显卡需为每款游戏单独优化驱动,英伟达拥有20年积累的开发者生态。

沐曦:AMD系的隐形冠军

2020年9月,AMD老兵陈维良在上海创立沐曦。 团队自带“芯片流片基因”:CTO彭莉是AMD全球首位华人女科学家,参与过15款GPU量产;陈维良本人主导过AMD多代产品流片。 这种经验让沐曦避开消费市场红海,直刺数据中心算力需求。

其曦云C500芯片支持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,已落地9大智算中心,累计销量突破2.5万片。 2024年沐曦营收7.43亿元,虽未披露前期基数,增速被业内称为“爆发式”。

高毛利成为亮点:2024年毛利率达53%-55%,超过AMD等国际厂商。 技术路径选择也带来限制,全部产品聚焦“训推一体”,缺乏消费级显卡的品牌曝光度。

烧钱换时间:一场没有退路的豪赌

三家企业用同样残酷的方式奔跑。 摩尔线程三年研发投入38.1亿元,是营收的6倍;沐曦研发费用占收入282%。

这些数字仅是英伟达同期投入的2.1%,后者2025财年研发费用达129亿美元。

更现实的压力来自供应链。

美国制裁下,先进制程代工与HBM显存供应成最大风险。 沐曦曦云C600宣称实现100%国产供应链闭环,7nm以下工艺仍依赖台积电。 摩尔线程则因制裁一度推迟芯片量产时间表。

资本市场的耐心正在接受考验。 2025年6月,沐曦与摩尔线程同天递交科创板IPO申请,募资规模分别为39亿元和80亿元。

招股书披露的亏损缺口令人触目:沐曦三年累计亏损超30亿元,摩尔线程亏损额达50亿元。

谁在为国产GPU买单?

寒武纪绑定阿里、腾讯等云厂商,大模型推理芯片成增长引擎;沐曦拿下超讯通信14.88亿元服务器订单,在教科研、金融领域收入占比超60%;摩尔线程则靠KUAE千卡集群在智算市场攫取12%份额,仅次于英伟达。

政府采购成为关键变量。 2025年国产GPU在信创市场渗透率已超35%,党政机关、国企的替换需求撑起千亿空间。

寒武纪因中科院背景获政策倾斜,摩尔线程凭借全功能产品线入围多省采购清单,沐曦则卡位国家算力平台建设。

行业内部流传着一个比喻:“英伟达是建好高速公路收租金,国产企业是一边修路一边追火车。 ”当英伟达Blackwell架构芯片开始交付,国产GPU的窗口期正在加速关闭。

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