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2005-2025年整整20年的A股数据说话,对比前三轮牛市和当前市场,你会发现:这一轮牛市,可能是史上最“分裂”的一次——一半是火焰,一半是冰霜。
先看“火焰”:小微盘炒上天,散户量化狂欢
中证2000指数(代表小微盘)的PE分位值高达98%(比过去20年里98%的时间都贵),市盈率突破150倍,但业绩连续两年负增长——2023年净利润跌9.26%,2024年上半年又跌8.05%。
简单说:股价涨靠的不是盈利,而是情绪和资金炒作。两融余额虽破2万亿,但占流通市值仅2.3%,远低于2015年巅峰期的4.73%——说明杠杆没那么疯,但散户和量化资金正在高频交易推高泡沫。
再看“冰霜”:大盘股和创业板被冷落,但外资和机构在偷偷买
创业板指PE分位仅14%-23%(比过去100年里77%的时间都便宜),沪深300PE分位71%-75.6%,但PB分位才36%-38%——说明股价不算极端便宜,但净资产扎实,泡沫不大。
北向资金今年净流入800亿,95%买了沪深300成分股;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,银行、半导体占了一半——机构正在布局“产业升级”政策方向(AI、机器人、半导体)。
对比历史三次牛市:这一轮完全不同
2005-2007年“改革牛”:
经济高增长+股权分置改革驱动,全民炒股,PE中位数超60倍,散户交易占比60%。
死因:央行连续加息,盈利跟不上估值。
2014-2015年“杠杆牛”:
货币宽松+场外配资疯狂,两融占比达4.73%,中小盘泡沫破裂。
死因:监管严查配资,杠杆资金踩踏。
2019-2021年“结构牛”:
机构资金主导,核心资产(茅台、宁德)PE分位75%,小盘股被抛弃。
死因:美联储加息,外资撤退。
当前阶段:牛市中期上半场,但分化极致
三大特征指向“中期上半场”:
结构性分化极致:贵的更贵(小微盘),便宜的更便宜(大盘价值),历史罕见。
资金结构健康:机构定价权提升,公募规模破30万亿,外资持股占比2.72%,比2015年理性。
政策与盈利共振:宽财政+产业升级(AI、机器人),6月工业增加值6.8%,部分科技企业中报超预期。
但风险藏在小微盘:一旦流动性收紧或监管干预,高估值小票可能快速回调。
工作学习中,“Word 转 PDF” 是高频需求 —— 提交论文、发送合同、分享...
以色列战机呼啸着扑向大马士革的夜空,国防部大楼在火光中坍塌——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...
【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艺术加工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...
7月23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有关情况。会上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