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帆凌晨3点还在回复网友私信,19岁从铁岭县城出发的央视主持人,女儿听障却拒绝特校,6年偷偷资助20个孩子被曝光
说起杨帆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《星光大道》那个主持人。
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,这家伙凌晨三点还在微博上给陌生的高考生加油打气。有好事的网友专门统计过,他回复普通网友的数量超过1万7千条。想想看,一个央视主持人,大半夜不睡觉跟网友聊天,这事儿听起来就挺魔幻的。
故事还得从2006年说起。那年杨帆19岁,在《挑战主持人》拿了个全国亚军。听起来挺风光,实际上这小子是从辽宁铁岭一个小县城出来的。
铁岭的冬天有多冷?零下20度。杨帆每天早上5点起床,骑着破自行车跑10公里去县电视台实习。他后来在央视的纪录片里回忆过这段经历,说睫毛都能结冰。
想象一下那个画面:一个19岁的少年,在漆黑的清晨,顶着刺骨的寒风蹬车。目标就是县电视台那个连暖气都不稳定的小屋子。谁能想到这个冻得要死的实习生,后来会站在央视最亮的舞台上?
生活这玩意儿,真的比电视剧还戏剧。
2013年主持《越战越勇》的时候,杨帆干了件让同事都觉得他有病的事儿——每期节目录完,他都要单独跟所有选手聊天。不是客套几句就完事,是真的聊。节目组后来算了一笔账,这些额外的工作时间加起来超过600小时。
600小时什么概念?差不多是普通上班族两个半月的工作量。
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干,杨帆从来没给过标准答案。可能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吧。
真正的转折点是2021年。《星光大道》那时候遇到了大麻烦,收视率跌到0.5%,很多人都觉得这档老节目要完蛋了。
杨帆接手的时候,在微博发了条状态:“不是拯救者,而是传承者。”就这么一句话,没多说什么。
但他接下来做的事情,确实挺疯狂的。三个月时间,带着团队跑了8个省,找了127个民间艺人。春节特别节目那次,为了保证一个残障选手的舞台效果,他连续工作了38小时。
38小时不睡觉是什么感觉?大概就是那种眼睛都睁不开,但还得硬撑着的状态吧。后来有人把这段幕后花絮发到抖音上,320万人给他点赞。
网友们被感动了,但杨帆可能只是觉得这是应该做的事。
最让人意外的是另一件事。2023年,有个叫杨小花的女孩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。她在感谢信里提到了一个细节:“杨帆叔叔每年都会亲手给我们选书包。”
这时候大家才知道,原来杨帆连续6年资助贵州20个留守儿童,而且要求不做任何宣传。
亲手选书包。这四个字听起来特别温暖,也特别真实。不是那种慈善晚会上的捐支票,就是真的跑到商店里,一个一个挑书包。
48岁学街舞,72小时掌握手语基础。在《帆哥探店》这个节目里,杨帆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。背后的秘密是什么?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看书。他家书房里有3000多本书,这个数字曾经上过热搜。
4点半起床看书。说实话,能坚持这个作息的人,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太差。
杨帆还有个很少提起的身份——一个听障孩子的父亲。女儿先天听力有问题,很多人建议送特殊学校,他拒绝了。坚持让孩子上普通学校,还用《星光大道》选手的故事编成绘本给女儿看。
他在《朗读者》节目里分享过这段经历。没有煽情,没有博同情,就是很平静地讲述。平静得让人觉得,这可能比哭哭啼啼更有力量。
作为满族人,杨帆在《星光大道》搞了个“非遗传承”环节。他亲自跑去拜访了21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。赫哲族的伊玛堪说唱,蒙古族的呼麦,这些快要失传的艺术形式,年轻观众居然增加了40%。
在中国传媒大学,杨帆还有个身份——客座教授。他创立了“主持人实战工作坊”,每学期自掏腰包设立10万块钱的创新基金。
有个2023届的毕业生叫王萌,现在在贵州卫视当主持人。她回忆说,杨帆会逐帧分析学生30分钟的主持片段,最晚一次指导到凌晨两点。
逐帧分析。想想都觉得眼睛疼。
从铁岭小县城到央视舞台,杨帆走了十几年。这条路看起来是直线,实际上充满了弯弯绕绕。那些深夜的加班,那些不为人知的坚持,那些看似平常却并不简单的选择,拼凑出了一个人的完整轮廓。
有时候觉得,杨帆就是那种让人说不出哪里特别,但就是觉得挺好的人。可能是因为他在做普通人该做的事,只是比大多数人做得认真一点,持久一点。
就这样。
工作学习中,“Word 转 PDF” 是高频需求 —— 提交论文、发送合同、分享...
【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艺术加工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...
以色列战机呼啸着扑向大马士革的夜空,国防部大楼在火光中坍塌——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...
泰国和柬埔寨这俩邻居咋就打得不可开交呢?边境冲突已经持续多日,硝烟弥漫,死亡人数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