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新闻动态 >

韩媒:朝鲜空军即将接收一个中队苏-34战机,近日,韩国情报部门声称,俄朝已经达成了苏-34战机的交易

发布日期:2025-09-18 10:18点击次数:173

朝鲜空军要换装苏-34? 韩国情报说,一个中队即将到货! 更劲爆的是,朝鲜飞行员去年10月就开始在俄罗斯海参崴接受驾驶培训。 如果消息属实,这将是朝鲜空军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大规模的装备升级。 不是歼-10,也不是苏-35,而是苏-34战斗轰炸机——一款能挂12吨弹药、作战半径超1500公里的重型空中打击平台。 更关键的是,它可能成为朝鲜空基核力量的核心载体,配合陆基导弹和核潜艇,真正实现“三位一体”威慑。 美日韩真的准备好了吗?

最近韩国情报部门放风,称俄朝已敲定苏-34战机交易,首批6到12架将在几个月内交付。 尽管俄朝双方都未回应,但这个消息并非空穴来风。 早在2025年6月,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内部文件就显示,“非对称防务合作清单”中已将苏-34M列为对朝潜在出口型号。卫星图像也捕捉到库尔斯克工厂正在试飞一批带有外销编号、涂装非标准的苏-34M。 这些迹象表明,相关准备工作早已启动。

外界原本普遍预测朝鲜会引进中国歼-10CE或俄罗斯苏-35S这类制空战斗机,以提升空中对抗能力。 然而朝鲜的选择出人意料——放弃争夺制空权,转而押注苏-34这款战斗轰炸机。 这一决策背后,是朝鲜对自身空军实力的清醒认知。 目前朝鲜空军主力仍是上百架米格-21、米格-23、歼-6等第二代战机,平均机龄超过40年。 即便是最先进的30多架米格-29,也是90年代进口的老型号,航电落后,维护困难。

相比之下,韩国空军拥有169架F-16C/D、59架F-15K,以及60架F-35A隐身战机,并计划升级KF-21项目。 面对如此悬殊的技术代差,朝鲜若想通过引进几十架先进战斗机逆转局势,无异于痴人说梦。 与其在不可能赢的空战中硬拼,不如另辟蹊径,发展不对称打击能力。

苏-34正是这种战略思路下的理想选择。它基于苏-27“侧卫”平台发展而来,最大起飞重量达45吨,最大载弹量超过8吨,拥有12个武器挂点。 其作战半径可达1500公里以上,从朝鲜境内起飞足以覆盖整个韩国、日本列岛,甚至能前出至关岛附近空域。 这意味着,即便无法掌握制空权,苏-34也能执行远程突防任务,在敌方防空圈外发起攻击。

更重要的是,苏-34具备搭载远程巡航导弹的能力。 一旦整合国产核巡航导弹,哪怕只是常规弹头的高精度打击武器,也将极大增强朝鲜的战略威慑力。 它可以携带Kh-47M2“匕首”类高超音速导弹或类似Kh-55的远程巡航导弹,实现防区外精确打击。这种能力让美日韩不得不重新评估朝鲜的反击潜力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朝鲜海军近年来的发展路径与空军高度相似。 他们并未追求舰队规模,而是集中资源打造5000吨级驱逐舰作为综合火力投送平台,用于发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。 同样,空军选择苏-34而非空优战机,说明其核心目标已从“赢得空战”转向“确保打击”。 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军事转型,即在资源极度有限的情况下,优先强化最具威胁性的打击手段。

尽管美国兰德公司等机构质疑苏-34在现代防空体系下的生存能力,认为朝鲜缺乏配套的信息化指挥网络和后勤保障体系,容易沦为“高端孤岛”,但不可否认的是,哪怕只有十几架苏-34投入作战,也会显著改变战场态势。 它们不需要参与大规模空战,只需在关键时刻完成一次成功的突袭,就能达成战略目的。

此外,俄乌冲突深刻影响了俄朝关系。 朝鲜被指向俄罗斯提供大量炮弹、火箭弹甚至士兵支持,作为回报,俄罗斯愿意提供先进武器装备。 这种互惠关系使得以往受联合国制裁限制的军售变得可能。 普京政府视此举为打破西方围堵的战略布局,而朝鲜则借此填补关键军事短板。

韩国方面此时放出消息,也不排除有政治考量。 一方面可渲染外部威胁,为加快F-35采购和部署制造舆论;另一方面借“豪车外交”话题转移视线,暗示俄朝私下交易损害地区稳定。 西方媒体随后很可能将普京与金正恩在专车内会谈的画面反复炒作,进一步加剧地缘紧张。

从技术角度看,苏-34虽不具备隐身能力,但配备了“希比内-M”电子战系统,可在低空高速突防时干扰敌方雷达。 其并列双座设计便于任务分工,提升了复杂环境下持续作战的能力。 对于长期依赖老旧轰-5战术轰炸机的朝鲜而言,苏-34无疑是质的飞跃。

目前朝鲜空军仅有约20架轰-5轰炸机,性能极其落后,航程短、载弹少、生存性差。 苏-34不仅能全面替代这些老机,还能承担反舰任务。 若配备超音速反舰导弹,可与朝鲜正在发展的“崔贤级”驱逐舰形成海空协同打击力量,对美韩海军构成实质性挑战。

即便最终交付数量有限,这批苏-34也将成为朝鲜国防工业的重要整合平台。 朝鲜可借此机会测试国产空射武器与俄制平台的兼容性,积累现代化作战经验。 未来不排除为其定制新型空地导弹或电子对抗吊舱,逐步构建起独立的空中打击体系。

此次军购也反映出当代空中力量演变的趋势:制空权不再是唯一追求,远程精确打击与战略威慑日益重要。 伊朗、叙利亚等国也在类似困境中寻求突破。 朝鲜的选择或许无奈,却极具针对性。

参考来源 · 4

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