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新闻动态 >

一次难忘的骑行回家之旅

发布日期:2025-10-10 02:09点击次数:50

1973年那个炎热的夏天,我突然接到家里的急电:“母病危,速归!”那一刻,我的心都揪紧了,恨不得瞬间飞回母亲身边。

这不是简单的亲情召唤,而是把我从军工厂的日常拉进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,深刻体会到在国防事业中“忠孝难两全”的苦楚。

说起来,我那时候在山东三线军工厂上班,参与军品生产“大会战”,每天都泡在机加工间,处理那些精密的军工部件。

厂里那辆老旧的自行车,本来是保卫科的公务用车,平时连骑都得有任务审批。

但这事儿得从头说起。

我的母亲一生坎坷,出身贫苦农家,年轻时在地主家当佣人,洗衣做饭伺候一家子,日子过得跟牛马似的。

后来她和父亲在苦难中成家,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,却在解放战争中投身支前工作。

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和南麻战役,他跟着华东野战军运送弹药和伤员,那场面太惨烈了——炸弹四处飞,炮火连天,我爸在南麻战役中被弹片炸伤手腕,伤口深达5厘米,血流不止。

部队急速撤退时,他捡起另一个民夫扔下的担架,扛着重伤员在泥泞的山道上奔跑,环境恶劣,高原低氧让他的体力下降了至少20%,回家后就病倒了,最终在我4岁时离世。

母亲一个人拉扯我们四个孩子,靠着勤俭持家和善良本性挺过来了,从没离开过那个小村庄。

我在军工厂工作后,想过好几次接她来厂里看看,但她晕车严重,坐车都吐得不行,计划都落空了。

这次电报来得突然,我知道家里不会轻易发这种消息,怕是最后一面了。

我急着去沂源县城买票,却被告知前几天的暴雨把沙石公路冲垮了好几段,车子通不了。

我腿都软了,回到厂里后,趴在桌子上哭得稀里哗啦。

幸好保卫科的孙承志同志看不过去,建议我骑自行车回家。

说实话,我那时候骑车技术还很糙,只在厂区里练过几里路,上下车都得扶着墙。

但没有别的选择,我去求了保卫科长陈永昌和政治部主任刘佳禹,他们破例让我用那辆公车,还帮我办好了请假手续。

那自行车在当时可金贵了,像现在的一辆宝马,骑出去绝对是街上的焦点。

它配了简单的链条和轮胎,骑起来得用劲儿,摩擦力大,容易打滑,但我顾不上这些,准备了几个馒头就上路了。

天还没亮,我就骑着车出发了,一开始挺带劲儿的,晨风吹着脸,哼着小曲儿,感觉像在冒险电影里。

公路全是沙石路,轮胎碾上去,阻力比柏油路大30%,我得使劲儿蹬,速度顶多20公里/小时。

越骑越熟练,但到中午腿就开始酸胀,屁股磨得生疼,我停下来啃馒头,脑子里全是母亲的影子。

想起父亲在战场上的事,我爸那次支前,扛着担架跑了10多公里,周围枪炮声不断,心理压力大到极限,回家后免疫力直线下降,很快就病逝了。

这样的场景让我更急了,但我骑着骑着,前胎扎破了,气全漏光,只能扛着车找修车铺。

修好后太累了,想坐车但不让带自行车,想住店又没介绍信,哪都赶我走。

推推骑骑,到了晚上12点多才到家。

母亲已经穿上寿衣,哥哥和妹妹在哭,我跪下抱住她,手还温的,她握紧我的手,眼角有泪,我心里一热,觉得她还在等我。

赶紧送她去医院,医生输液后她慢慢睁眼,沙哑地叫我“小儿”,抚摸我的头,那一刻太感动了,眼泪止不住。

在医院里,母亲精神好转,能坐起来说话了,这让我松了口气,但也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不能拖。

军工厂纪律严,“大会战”期间,生产任务紧,装备制造的每个环节都得按时,比如我们当时在组装军用雷达,探测距离要求达到300公里, slightest 误差都可能影响战场预警。

我请的假快到期了,只好和母亲道别,她拉着我的手说要常回家,我答应了,但心里明白,国防工作占了大半时间,探亲假一年才12天,春节才能回去。

骑车回厂的路上,我脑子乱糟糟的,想起战争年代,多少人像我爸一样牺牲,家庭支离破碎。

军工厂的同志们都在一线,研发新装备,比如改进的防空导弹,射程比老款多50公里,能在高原环境下保持90%精度,这都是为国家安全在付出。

但我自己的事呢?

忠于职守,却孝道难全,这种矛盾让我难受。

母亲后来在哥哥他们的照顾下活到97岁,我写诗纪念她,但那次骑车探亲成了我一辈子的烙印。

回想起来,军工厂的日子虽苦,但有战友情谊,孙承志他们那帮人,关键时刻伸把手,真让人暖心。

国防建设靠大家努力,但个人情感也得顾着点,你们说这事儿该怎么平衡?

或许国防突破能带来和平,少些战争创伤,大家日子好过。

(现在,我得说说这经历的深层逻辑:那次骑行不光是回家探亲,更是把我的人生分成两半,一半是军工厂的机床轰鸣,一半是母亲的温情呼唤。

逻辑上,战争遗留的伤痛像个链条,拉着家庭和国家纠缠在一起,我爸的牺牲为解放事业贡献了力量,但也让母亲独自扛起一切;我呢,在军工厂为国防添砖加瓦,却差点错过最后陪伴。

情感上,这太让人揪心了,骑车时的疲惫、见到母亲的喜悦,都化作对“忠孝”的无奈感慨。

摆脱这种困境,靠的还是科技进步和国际和解,如果军工装备更先进,能更快结束冲突,家庭就能少些撕裂。

真希望未来少点这种苦难,大家都能团圆过日子,这波经历让我更珍惜和平,你们觉得呢?

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