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明:本文根据真实社会事件改编,部分情节经艺术加工,人物均为化名。
"你疯了吗?都六十二了还要去相亲!"
"我就不能有自己的生活吗?"
"妈,您这样让我们怎么办?"
李大姐和儿女们的激烈争执声从二楼传来,楼下邻居都能听见。这个在菜市场卖了三十年菜的女人,突然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。她要相亲,要重新开始。
儿子小李急得直跺脚,女儿更是哭红了眼。可李大姐态度坚决,收拾好衣服就要出门。
01
争吵持续了整整一个小时。
李大姐坐在沙发上,双手紧握,眼神坚定。面前站着的儿子小李脸色铁青,女儿小红眼圈通红。
"妈,爸才走五年,您就..."小红的声音哽咽。
"五年了。"李大姐打断女儿的话,"五年来我每天凌晨四点起床,去市场进货,摆摊,收摊。回到家还要洗衣做饭。我累了。"
小李深吸一口气:"妈,您要是累了,我们可以请保姆。"
"保姆?"李大姐苦笑,"我要的不是保姆,是个伴。"
客厅里的气氛凝固了。墙上还挂着李大姐和老伴的结婚照,那是三十多年前的黑白照片。
小红擦了擦眼泪:"妈,万一遇到骗子怎么办?现在专门有人骗您这样的。"
"所以我才要慎重。"李大姐站起身,走向卧室,"张姨已经给我介绍了一个,今天下午见面。"
张姨是李大姐的老邻居,也是市场里的老摊主。她比李大姐大三岁,两年前也重新找了老伴,现在过得挺好。
"妈!"小李追了过去,"您非要这样吗?"
李大姐停下脚步,回头看着儿子:"小李,你今年也三十五了,有自己的家庭。小红结婚后,我一个人在这房子里,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。"
"您可以和我们住啊。"小红赶紧说。
"住你们家?"李大姐摇头,"你们小两口还要孩子,我去了不是添乱吗?"
小李张了张嘴,想反驳,却不知道说什么。
李大姐继续说:"我不是冲动,这事我想了很久。张姨说那个王大伯人不错,退休教师,老伴走了三年,也想找个伴。"
"退休教师..."小红嘀咕,"会不会看不上咱家的条件?"
"相亲就是相互了解。"李大姐拿出一件深蓝色的外套,"我又不是去乞讨,我有房有工作,凭什么看不上?"
下午两点,李大姐准时出现在约定的咖啡厅。
这家咖啡厅开在市中心,装修简洁,客人不多。李大姐选了一个靠窗的位子,点了一杯柠檬茶。
她比约定时间早到了十分钟,心里还是有些紧张。毕竟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相亲。
两点一刻,一个戴眼镜的男人走进咖啡厅,四处张望。李大姐赶紧站起来挥手。
"您就是李姐吧?"男人走过来,伸出手,"我是王建国。"
"您好,王师傅。"李大姐握了握手,打量着眼前的男人。
王建国看起来比她大几岁,头发花白但梳得很整齐,穿着白色衬衫,很干净。个头不高,但精神不错。
两人坐下后,气氛有些尴尬。
"张大姐说您在市场做生意?"王建国先开口。
"对,卖菜的。"李大姐点头,"做了三十年了。"
"三十年,不容易。"王建国点了杯咖啡,"我在中学教了一辈子数学,去年刚退休。"
"孩子们呢?"
"一个儿子,在外地工作。"王建国顿了顿,"您呢?"
"一儿一女,都结婚了。"李大姐说,"儿子在本地,女儿嫁到了隔壁市。"
两人就这样一问一答,慢慢熟悉起来。
王建国话不多,但很有礼貌。他告诉李大姐,自己平时喜欢读书看报,偶尔练练字。身体还算硬朗,每天早上都会去公园走走。
"您对以后有什么打算?"李大姐问。
"如果合适的话,希望能找个伴,一起过日子。"王建国很坦诚,"一个人太清静了,有时候想说句话都没人听。"
李大姐深有同感地点头。
聊了一个多小时,两人都觉得对方还不错。王建国人品正派,李大姐也很实在。
"要不然,我们留个联系方式?"王建国主动提议。
"好的。"李大姐掏出手机。
02
接下来的一周,王建国每天都会给李大姐发微信。
开始只是简单的问候,后来慢慢聊起了生活琐事。王建国会分享他看到的新闻,李大姐也会说说市场里的趣事。
渐渐地,李大姐发现王建国是个很细心的人。他会记住她提到的每个细节,比如她说腰疼,第二天就会问好些了没有。
一周后,王建国提议再见面。
这次他们选在了公园。正值傍晚,很多老人在散步,气氛比咖啡厅轻松多了。
"李姐,我想问您一个问题。"王建国停下脚步,"如果我们真的在一起,您希望是什么样的生活?"
李大姐想了想:"我希望有个伴,平时可以一起说说话,做做饭。我还要继续做生意,这您不介意吧?"
"当然不介意。"王建国笑了,"您能干事业,我很佩服。"
"那您呢?希望是什么样的?"
"我希望两个人能相互照顾,一起面对生活。"王建国很认真,"我不要求什么,只要真心相待就好。"
李大姐觉得这个男人不错,踏实可靠。
又聊了一会儿,王建国送李大姐到公交站。
"李姐,我想正式提个建议。"王建国有些紧张,"我们要不要试着交往?"
李大姐心跳加快,点了点头。
儿女们对这个消息反应强烈。
"妈,您才认识人家一周就要交往?"小李觉得太草率。
"一周怎么了?"李大姐反驳,"你当年追小红的时候,第三天就表白了。"
小红在旁边劝:"妈,男女朋友和老伴不一样,这关系到后半辈子呢。"
"正因为是后半辈子,所以要慎重选择。"李大姐很坚持,"王师傅人品好,我们聊得来,这就够了。"
交往的第一个月,王建国表现得很周到。他会接李大姐下班,陪她去买菜,还帮她搬重的货物。
李大姐心里很感动,觉得自己的选择没错。
但儿女们还是不放心,特别是小李。
"妈,您想过没有,万一他是为了您的房子和存款呢?"小李担心地说。
"他自己也有房子,退休金也不少,要我的房子干什么?"李大姐有些生气。
"现在人心难测,小心点总没错。"小红也劝。
李大姐不想和儿女们争论,但心里确实开始有些疑虑。
03
交往两个月后,王建国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。
那天是周末,两人在王建国家里吃饭。他做了几个简单的菜,味道还不错。
"李姐,我觉得我们相处得挺好,您觉得呢?"王建国试探性地问。
"嗯,挺好的。"李大姐点头。
"那...您觉得我们什么时候可以..."王建国有些不好意思,"我是说,什么时候可以考虑结婚的事?"
李大姐心里一紧。虽然她也想过这个问题,但真的被问起来,还是觉得很突然。
"您别急,我需要时间想想。"
"当然,我就是想听听您的想法。"王建国赶紧说,"如果结婚,我希望我们能真正像夫妻一样生活。"
"什么意思?"
"比如,我希望您能多陪陪我,我们一起做些夫妻该做的事。"王建国说得很含蓄,"我一个人太久了,很希望有个人能真正陪伴我。"
李大姐明白他的意思,脸有些红。
"还有,我希望我们能有共同的生活习惯。"王建国继续说,"比如,您喜欢逛早市,那我也愿意陪您一起去。我想融入您的生活。"
听到这话,李大姐心里一暖。
"您真的愿意陪我逛早市?"她有些激动,"我每天凌晨四点就要起床去进货,很辛苦的。"
"愿意。"王建国很肯定,"我想了解您的工作,了解您的生活。如果您愿意,我明天就可以陪您去。"
李大姐眼圈有些红。这么多年来,还没有人愿意这样陪伴她。老伴在世时,也从来不参与她的生意。
"那...那您真的不介意早起?"
"不介意。"王建国笑了,"行,明天就起!"
这句话让李大姐彻底感动了。她觉得自己找对人了。
回到家,李大姐主动给儿女们打电话,说起王建国愿意陪她逛早市的事。
"妈,这有什么好感动的?"小李不以为然,"说不定人家就是做做样子。"
"就是,刚开始谁不会甜言蜜语?"小红也不信。
但李大姐相信王建国是真心的。她决定给他一次机会,看看他明天会不会真的出现。
第二天凌晨四点,李大姐准时起床。
她洗漱完毕,准备出门时,心里还是有些忐忑。王建国真的会来吗?一个退休教师,愿意这么早起床陪她去菜市场?
走到楼下,李大姐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路灯下。
王建国果然来了!他穿着厚外套,手里还提着保温袋,显然是有备而来。
"李姐!"王建国看到她,立刻迎上来,"我来了!"
李大姐心里涌起暖流。这个男人真的做到了他的承诺。
两人一起走向菜市场。清晨的街道很安静,只有环卫工人在清扫,还有一些像他们这样的早起人。
"您每天都这么早?"王建国问。
"对,要去批发市场进货。"李大姐解释,"早去才能挑到好菜。"
到了批发市场,王建国看到李大姐熟练地和各个摊主打招呼,挑选蔬菜,讨价还价。他站在旁边,默默地帮忙提袋子。
可就在这时,李大姐做了一个让王建国完全意想不到的决定...
她转过身,看着王建国,眼神里有种复杂的情绪。
"王师傅,谢谢您愿意陪我来。但是..."李大姐停顿了一下,"我想我们还是不合适。"
王建国愣住了,手里的保温袋差点掉到地上。
"为什么?我做错什么了吗?"
周围的摊主们都停下了手里的活,好奇地看着这边。这个场面太突然了,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。
真相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复杂。
李大姐的拒绝让王建国措手不及。
"李姐,您能告诉我为什么吗?"王建国急切地问,"昨天您不是很感动吗?"
李大姐叹了口气,指了指周围的环境:"王师傅,您看看这里。"
王建国环顾四周。批发市场里嘈杂混乱,地面湿滑,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蔬菜的味道。摊主们大声吆喝,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。
"这就是我的世界。"李大姐说,"不是浪漫的早市逛逛,而是真正的生意场。您一个退休教师,习惯了安静的生活,真的能适应这样的环境吗?"
王建国想要反驳,但李大姐继续说下去。
"更重要的是,我今天早上突然想明白了一个问题。"李大姐的声音有些颤抖,"我为什么这么坚持要找一个愿意陪我逛早市的老伴?"
"为什么?"王建国不解。
"因为我害怕。"李大姐坦诚地说,"我害怕我老了,生病了,没人能照顾我的生意。我害怕我倒下了,这个摊子就没了。"
王建国这才明白,李大姐要的不是浪漫的陪伴,而是实实在在的保障。
"我的摊位是我唯一的经济来源,也是我的全部。"李大姐继续说,"如果我找的老伴不了解我的工作,不愿意在关键时候帮我,那这段感情对我来说就没有意义。"
"可是我愿意帮您啊!"王建国急了,"我今天不就来了吗?"
"一天容易,一年呢?十年呢?"李大姐摇头,"王师傅,您是个好人,但我们真的不合适。您需要的是一个能陪您安享晚年的女人,而我需要的是一个能和我一起奋斗的伴侣。"
周围的摊主们听到这番话,都点头称赞。他们理解李大姐的想法,也佩服她的理智。
王建国沉默了很久,最后长叹一口气:"李姐,我明白了。是我想得太简单了。"
"对不起。"李大姐说。
"不,应该说对不起的是我。"王建国苦笑,"我以为爱情可以克服一切,但现实比爱情更重要。"
两人在批发市场门口分了手。王建国提着空空的保温袋离开,李大姐继续进货。
05
李大姐回到家时,儿女们都在等她。
"妈,怎么这么晚?"小红问。
"和王师傅分手了。"李大姐平静地说。
小李和小红都很吃惊:"为什么?不是挺好的吗?"
李大姐把早上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。
"妈,您这样做对吗?"小红有些心疼,"人家一个退休教师,愿意陪您逛早市已经很不容易了。"
"不容易?"李大姐反问,"那您愿意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去批发市场吗?"
小红哑口无言。
小李也说:"妈,您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?"
"高?"李大姐坐下来,认真地看着儿女们,"我要求的不是高,而是实际。我不需要甜言蜜语,我需要的是能真正理解我、支持我的人。"
"那您还相亲吗?"小红问。
李大姐想了想:"相。但我会把我的真实情况说清楚,不会再有不切实际的幻想。"
一个月后,张姨又给李大姐介绍了一个人。
这次的对象是个做小生意的老板,比李大姐大两岁,也是丧偶。他有自己的小超市,每天也要很早起床进货。
两人见面聊了不到半小时,就互相理解了对方的生活状态。
"李姐,咱们都不是小年轻了,不要那些虚的。"老板很直接,"我就想找个能相互理解、相互帮助的老伴。"
"我也是这么想的。"李大姐点头。
三个月后,李大姐和新男朋友登记结婚了。
婚礼很简单,就在家里摆了几桌。王建国没有来,但托张姨带了一份礼金和祝福。
新丈夫姓陈,人很实在。他真的会每天陪李大姐去批发市场,不是因为浪漫,而是因为理解和支持。
"妈,您现在幸福吗?"婚礼上,小红问。
李大姐看了看正在厨房忙碌的老陈,笑了:"幸福不是花前月下,是有人愿意和你一起面对柴米油盐。"
小李也终于明白了母亲的选择:"妈,我支持您。"
一年后,李大姐的摊位生意越来越好。老陈不仅帮她进货,还帮她开拓了新的销路。
两个老人每天早上四点起床,一起去批发市场,一起回来摆摊。虽然辛苦,但很充实。
邻居们都说,李大姐找对人了。
而王建国,后来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老伴,是个退休的小学老师,两人都喜欢安静的生活。
有时候李大姐会想,如果当初没有在批发市场拒绝王建国,现在会是什么样子?
但她不后悔。人生最重要的不是选择对的人,而是选择适合的人。
中年以后的爱情,需要的不仅仅是感情,更多的是理解、支持和实际的陪伴。
李大姐的故事告诉我们,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找到一个完美的人,而在于找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人。
北京时间10月29日,NBA常规赛,以下是两场比赛的综述。 火箭106-101险...
北京时间7月3日,《天津日报》撰文表示,以中国男足现在的状态,注定不可能诞生众望...
每当我们提起卖血类型的武将,大家的脑海当中浮现的都是黄盖,可以说他已经成为了卖血...
马兰现在63岁了,可你要是看过她年轻时候的照片,保准会被她那双眼睛迷住。80年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