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这个车圈,真的有点魔幻,已经不满足于在车本身上整活了,开始对商业模式进行一些个行为艺术。
西安北站,一个网约车平台,不装了,摊牌了。
他们搞了个新东西,叫什么现场派单。
讲真,我第一眼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,脑子里就三个字:坏了菜了。
这帮搞互联网的,终于还是把自己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。
什么叫现场派单?就是网约车司机师傅们,不开APP在那抢单了,直接开到高铁站指定地点,跟出租车一样,排队,发呆,等活儿。
乘客那边呢,也不用手机下单,直接找个工作人员,对着一个大屏幕,说我要去哪,然后屏幕上显示价格,快车3块一公里,专车4块,豪华5块。
工作人员一顿操作猛如虎,那边司机就跟在银行叫号一样,叮咚,下一位幸运司机,请出发。
我跟你说,这个场景,三体人看了都得当场气活过来,你们地球人花了这么多年,搞出来的大数据、云计算、智能调度算法,最后就进化成了一个大屏幕和一个人肉叫号器?
这不叫创新,这叫文艺复兴。
不,这甚至不叫文艺复-兴,这叫返祖。
是把已经被历史证明效率低下的出租车调度模式,用互联网的瓶子,装了进去,然后贴上一个“新模式”的标签,试图再卖一遍。
太阳都要一个趔趄。
很多人说,哎呀这个好啊,解决了老年人不会用手机打车的痛点。
是是是,你说的都对。
但讲真,这真的是为了老年人吗?我作为一个经常在高铁站被黑车司机和各种拉客大妈围堵的中年人,我看到这个模式的第一反应不是“科技好温暖”,而是“哦,官方黄牛终于下场了?”
所谓的解决老年人痛点,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借口,一个让商业模式听上去充满人文关怀的遮羞布。真正的原因是,线上的那一套,已经玩到头了。
现在的网约车市场是什么?是黑暗森林。
司机们为了抢单,各种外挂、作弊器满天飞,平台为了留住司机,各种补贴烧钱,最后两边都不赚钱,订单被一小撮技术流玩家垄断,普通司机累死累活,乘客也未必能享受到更好的服务。
整个生态已经烂了。
那怎么办?最好的防守就是掀桌子。
如果说之前大家是在一个规则里内卷,现在平台直接不玩了,“我不过了,你们也别想活”。
它把规则从线上拉到线下,所有人都回到同一起跑线:排队。
你外挂再牛逼,你能插队吗?你能让前面的车原地爆炸吗?不能。
在线上,大家是修仙,各凭本事,神通广大。在线下,直接梦回大清,最原始的先来后到。
这是一种典型的降维打击,用最朴素的物理规则,去对抗高度复杂的算法漏洞。
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,在老头乐。网约车调度的关键,也不在什么AI算法,而在保安大爷手里那个维持秩序的喇叭。
只要大爷嗓门大,谁都得老老实实排队。
这是一种大彻大悟,一种属于中年人的处事哲学:解决不了问题,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。不对,是改变问题的存在形式。
当然,光掀桌子还不够骚。
最骚的是价格,快车3-元一公里。
这个价格,在很多城市和出租车已经差不多了,甚至略高。这就有意思了。
网约车当年是怎么打败出租车的?靠的就是便宜和方便。现在方便这个优势,在线下排队模式里已经荡然无存,甚至还更慢。价格优势,也没了。
那图啥呢?
诶,你以为平台是慈善家,在做公益吗?
你再看看新闻里的其他信息:想加入这个平台,可能要花钱注册。平台自己,还有“以租代购”业务。
看到没,图穷匕见了。
这才是真正的核心。
我跟你说,这个模式的本质,可能根本就不是为了那点打车钱。打车,只是一个流量入口,一个看上去很美的“压缩毛巾”。
真正的商业模式,是把司机师傅们,这些流动的“人肉电池”,牢牢地绑定在自己的战车上。
怎么绑定?
“以租代购”啊朋友们。
首付一万,你就能开走一台崭新的车,加入我们这个“高端”、“稳定”的线下接单平台。你再也不用风里来雨里去抢单了,每天就在这排队就行,稳定得很。
然后呢?每个月大几千的车贷,牢牢锁死你。你跑也跑不掉,因为车是我的。你不跑,就得给我打工还贷。
这套路,是不是很熟悉?
这已经不是一个出行平台了,这是一个伪装成出行平台的金融公司。
它赚的不是乘客的3块钱,它赚的是司机未来三到五年的自由。
这盘棋下得很大。
写到这儿,我突然觉得把网约车比作修仙有点扯。但你仔细想想,为了抢单开挂,为了评分跪舔,不就是为了那点微薄的‘修为’吗,好像又没那么扯了。
现在平台直接给你开了个“仙门”,说别自己瞎练了,来我这,我给你提供“法器”(车),给你提供稳定的“灵气”(订单),但你要把自己的“神魂”(未来收入)抵押给我。
要么成仙,要么成盒。
说白了,就是换个姿势割韭菜,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!
对于乘客来说,这事儿好不好?短期看,似乎不错,多了一种选择,明码标价,不用跟黑车司机斗智斗勇。
但长期看呢?当一个平台开始垄断一个特定场景(比如高铁站)的运力,并且把司机都变成了它的“债务人”,你觉得这个3块钱一公里的价格,还能维持多久?
当这些背着贷款的司机师傅们发现,排一天队也接不了几单,赚的钱还不够还车贷的时候,你觉得服务质量会变好还是变坏?
我不知道,我只知道,商业世界里,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,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。
这种爱真的很特别,当你爱过一个被套牢的品牌时,你就懂了。
最终,这个模式能不能跑通,还得看。但这个思路,是真的典中典。
它标志着互联网野蛮生长的时代彻底结束了。
所有人都开始回归实体,回归最原始、最笨重,但也最无法被绕过的商业逻辑:控制资产,控制人。
这比什么元宇宙,什么Web3.0,要来得真实、残酷,也有效的多。
就问你怕不怕?
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,推动社会和谐发展。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。
北京时间10月29日,NBA常规赛,以下是两场比赛的综述。 火箭106-101险...
北京时间7月3日,《天津日报》撰文表示,以中国男足现在的状态,注定不可能诞生众望...
每当我们提起卖血类型的武将,大家的脑海当中浮现的都是黄盖,可以说他已经成为了卖血...
马兰现在63岁了,可你要是看过她年轻时候的照片,保准会被她那双眼睛迷住。80年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