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记得三天前泽连斯基还在镜头前斩钉截铁地说“不需要中国作为安全保障国”吗? 可短短72小时后,他竟在社交媒体上高调感谢中国发来的乌克兰独立日贺信,甚至强调要在“相互尊重”基础上推动长期双边对话。 这种180度大转弯,难道只是外交辞令的简单翻篇? 还是说,乌克兰的生存游戏早已脱离了泽连斯基的掌控?
有人说,泽连斯基的反复横跳是“外交不成熟”,但真相或许更残酷:乌克兰可能已经成了一个无法完全主宰自己命运的国家。 西方援助的不确定性让基辅如坐针毡——美国和欧盟为资金争执不休,连美国都开始对这场冲突采取“合理回应”的模糊态度。 这时候,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自然成了泽连斯基眼中的“新选项”。
但选项的背后往往是代价。 西方援助真的像表面那么慷慨吗? 2025年,美国与乌克兰达成的一项矿产协议要求乌方以稀土、锂矿等战略资源换取军事援助,不仅建立联合所有权基金(乌克兰需贡献50%的资源收益),美国企业还享有“治外法权”,甚至连矿产开采都由美国私营军事公司控制。 更离谱的是,协议禁止乌克兰在本土建设精炼厂,资源必须直接出口美国。 这哪是援助? 分明是一场资源掠夺!
而中国的方案呢? 从2023年的《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》12点建议,到2024年与巴西共同提出的“六点共识”,始终聚焦于停火止战、启动和谈,反对单边制裁和冷战思维。 甚至连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曾对共识的大部分内容表示肯定。 但泽连斯基早期为何选择忽视? 或许是因为当时他还坚信西方靠山牢不可破。
战场上的劣势却逼着他重新审视现实。 乌军兵员枯竭、装备见底,俄罗斯在顿巴斯的攻势却日益凶猛。 泽连斯基的民意支持率从巅峰时的73%暴跌至不足40%,国内民众对战争疲惫不堪,青年被强征入伍,美国援助资金去向成谜,腐败质疑声浪高涨。 这种背景下,外交“变脸”成了生存策略——哪怕只是姿态,也能暂时安抚国内外的焦虑。
但中国的外交智慧远超基辅预期。 中方始终坚持“劝和促谈”,但绝不介入地缘博弈。 王毅外长说得明确:“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”。 这种冷静与克制,反而让泽连斯基的“求救信号”撞上了一堵不选边站的铁壁。
更讽刺的是,乌克兰海关数据显示,2023年上半年通过欧洲中介流入的中国无人机及零件数量惊人,甚至有乌军士兵公开表示“没了中国无人机根本打不赢俄军”。 一边指责中国“变相助俄”,一边依赖中国产品维持战场需求——这种矛盾,连乌克兰自己都难以化解。
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话点破了关键:“没有中国的参与,世界上任何地区要想实现持久和平都极其困难”。 而中国外交部却始终谨慎,仅表示“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”。 毕竟,中国为何要为一个对华态度冷淡甚至敌视的国家买单?
今天的乌克兰,像极了大国博弈中的棋子。 泽连斯基的每一次态度转变,背后都是战场失利、西方施压、国内危机的三重绞杀。 但问题是,当一颗棋子开始主动选择棋手时,游戏还玩得下去吗?
#热点观察家#
推球网8月1日 足坛转会市场再度热闹起来,多家媒体爆料,曼联对莱比锡前锋塞斯科展...
#搜索话题全勤挑战赛7月# 抵押车低价诱惑背后的产权风险 开篇点明抵押车因价格低...
加满一箱油能省5块钱!2025年4月全国加油站同步更新价格表时,柴油消费者终于迎...
足彩大势 动态提点: 1、伯恩茅斯VS狼队:伯恩茅斯最近状态不佳,输球的场次较多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