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展示
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产品展示 >

日本人与韩国人,为什么最近越来越恨我们?许多人都以为,是历史问题,是领土争端。错了!复旦教授,一句话就戳破了真相

发布日期:2025-09-19 07:54点击次数:194

“他们恨的不是中国,而是美国压不住中国! ”这句话最近刷爆了社交平台,出自复旦大学沈逸教授的一次访谈。 你有没有发现,这两年,日本和韩国的媒体、政客,甚至普通网民,对中国的敌意明显升温? 不是零星的摩擦,而是一种系统性的围堵、抹黑、调查、制裁。 很多人都说,是因为历史问题,是因为钓鱼岛、独岛,是因为教科书、慰安妇。 但这些矛盾存在了几十年,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间点集中爆发? 真正的原因,根本不是我们做错了什么,而是他们寄予厚望的“美国主子”,在与中国对抗中,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。

日韩两国的崛起,本身就是美国冷战战略的产物。 日本在二战后被美国占领,但同时也被纳入西方阵营,成为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桥头堡。 美国不仅为日本提供安全保障,还开放市场,转移技术,让日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。 韩国更是在朝鲜战争的废墟上,靠着美国的军事保护和经济援助,实现了“汉江奇迹”。从半导体到汽车,从造船到电子,韩国的产业腾飞,每一步都离不开美国的扶持和市场准入。 这种深度绑定,让日韩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认知:只要紧跟美国,就能在亚洲保持领先地位,就能压制住周边大国。

进入21世纪,美国提出“重返亚太”和“印太战略”,日韩积极响应,把所有战略筹码都押在了美国遏制中国这一目标上。 他们参与美国主导的供应链重组,加入芯片四方联盟(Chip 4),在台海、南海等问题上配合美国发声,甚至不惜牺牲与中国的经贸关系。 他们的算盘很清晰:只要美国能成功压制中国,他们就能继续享受“亚洲优等生”的地位,不用面对一个比自己更强大、更高效的邻居。

但现实狠狠打了他们的脸。 美国喊了十年“遏制中国”,可中国的GDP不仅超过了日本,如今已是其两倍以上。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比亚迪、蔚来、小鹏等品牌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,而日本的丰田、本田却在电动化转型中步履蹒跚。 2024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突破120万辆,而日本全年汽车出口才350万辆左右,且新能源占比极低。 韩国更惨,现代、起亚虽然起步较早,但在价格、技术和智能化上,完全不是中国品牌的对手。

在半导体领域,美国联合日韩搞技术封锁,试图把中国排除在全球产业链之外。可短短几年,中国的中芯国际已经实现7纳米芯片的量产,长江存储的3D NAND技术突破让三星、SK海力士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。 2023年,韩国半导体出口额同比下降15%,三星电子净利润暴跌90%,直接原因就是中国客户减少订单,转而采用国产替代。 日本的半导体材料企业同样遭遇重创,信越化学、东京应化等巨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大幅下滑。

更让日韩心惊的是军事领域的变化。 过去,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存在被视为“定海神针”。 可现在,中国的海空军力量已经实现了常态化远海训练。 辽宁舰、山东舰航母编队频繁穿越宫古海峡,歼-20、歼-16战机在东海、南海与日本自卫队战机对峙。 美国的航母战斗群虽然还会来,但往往只是象征性地“刷存在感”,不敢轻易靠近中国近海。 2023年,美军在关岛的B-1B轰炸机因解放军军演取消任务,这一事件被日本媒体称为“耻辱性撤退”。

经济上,美国自身问题重重。通胀高企、债务飙升、政治极化,让其全球领导力大打折扣。 对乌克兰的援助都开始讨价还价,更别说在亚太投入更多资源。 日韩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 他们原本指望美国能像冷战时期那样,一出手就能扭转局势,可现在发现,美国连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,又怎么可能压制中国?

这种战略预期的落空,让日韩陷入了巨大的心理落差。 他们不敢公开指责美国,毕竟安全上还得靠美军保护,经济上也离不开美国市场。 于是,这股怨气就全部转嫁到了中国头上。 日本开始频繁炒作钓鱼岛“领海入侵”,自卫队战机紧急升空次数创下新高。 2024年,日本政府通过新安保法案,计划将自卫队规模扩大10%,并大幅增加军费。韩国则在总统换届后,保守势力上台,立即翻出历史问题,要求中国就“文化挪用”道歉,同时推动对华反补贴调查,限制中国电动汽车进口。

2025年初,韩国媒体掀起一轮“中国威胁论”宣传战,声称中国在仁川外海进行军事演习,威胁韩国安全。 事实上,解放军的演习区域位于公海,且提前发布了航行警告。 这种刻意夸大、煽动民意的做法,正是日韩焦虑心态的体现。 他们需要制造一个“外部敌人”,来转移国内矛盾,同时向美国证明自己的战略价值。

在产业链上,日韩企业更是进退两难。一方面,美国要求他们与中国“脱钩断链”;另一方面,中国市场又无法放弃。 2024年,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同比增长8%,丰田、索尼等巨头纷纷在中国扩建工厂。 韩国SK海力士不顾美国压力,继续在无锡扩建存储芯片生产线。 这种“嘴上反华,身体却很诚实”的双面策略,暴露了日韩的深层困境。

2023年戴维营峰会,美日韩宣布建立三边安全机制,加强情报共享和联合军演。 可就在峰会后不久,日本民众抗议美军基地噪音污染,韩国国会否决了部分军费追加预算。 三边合作看似紧密,实则裂痕重重。 美国想用日韩当“马前卒”,但日韩也清楚,一旦与中国彻底翻脸,自己的经济将遭受毁灭性打击。

中国没有主动挑衅日韩,反而通过RCEP、中日韩自贸区谈判、地方合作城市等机制,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。 2024年,中日韩贸易额突破7000亿美元,创历史新高。 中国对日韩的旅游、文化、教育交流也在逐步恢复。 但日韩政府和媒体却选择性无视这些积极信号,反而不断放大个别摩擦事件,煽动民族主义情绪。

这种“越合作,越敌视”的怪象,恰恰说明问题的根源不在中国,而在日韩自身战略的破产。 他们曾以为,只要抱住美国大腿,就能永远高人一等。 可当美国不再“给力”,而中国又无法被压制时,他们的优越感瞬间崩塌,剩下的只有不甘、愤怒和恐惧。

参考来源 · 3

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