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棋下到这儿,马尼拉那边估计是真有点懵了。”
人家压根不跟你聊主权了,直接跟你聊起了珊瑚白化和礁栖鱼类的未来。就在不久前,一份来自中国国务院的批复文件,轻描淡写地在黄岩岛上空划了个圈,一个名为“国家级自然保护区”的东西就这么落定了。总面积3523.67公顷,没有军舰对峙,没有火药味十足的声明,却比什么都来得更让人头疼。
这手法的微妙之处就在于,它把一个高度敏感的政治议题,硬生生塞进了一个谁也挑不出毛病的环保框架里。菲律宾过去那些常用的小动作,比如派些小船打着“渔民补给”的幌子四处乱窜,现在突然就不好使了。你再来,闯的就不再是争议海域,而是受法律保护的自然保护区。中国海警的执法依据,也从相对模糊的管辖权,变成了白纸黑字的《海洋环境保护法》。到时候,是按非法捕捞处理,还是按破坏珊瑚礁生态追责,主动权完全变了。
说到底,黄岩岛这地方,历史的账本一直都摊在那儿。早在元代,地理学家郭守敬进行“四海测验”时,黄岩岛就已明确在中国疆域之内。此后数百年,官方地图和文献里都清清楚楚。反倒是菲律宾,直到1997年才突然提出主权要求,理由还是国际法上根本站不住脚的“地理邻近”。至于2016年那场所谓的“南海仲裁”,中方从头到尾就三个字:不接受。
而就在菲律宾为这层“生态金刚罩”大伤脑筋的时候,另一件事更让他们心里不是滋味。美国那边同意出售F-16战机,可那份报价单——56亿美元,换20架飞机加配套——让菲政府的脸都绿了。根据菲财政部的数据,去年他们的财政赤字已经占到GDP的6.8%,债台高筑,哪还有余钱去买这份天价的“安全感”。所谓的“铁杆同盟”,在真金白银面前,似乎也得掂量掂量。
最值得玩味的,还是那张保护区的规划图。细看之下,保护区主要覆盖了环礁的东北半部,而关键的西南部以及潟湖内部,却被有意地留了出来。这不是疏忽,这是给未来留下的伏笔。这些空白地带,将来是建科研站,还是民用码头,甚至是必要的防御设施,留足了想象空间。
这种着眼未来的布局,和菲律宾在仁爱礁那艘锈穿了底的“马德雷山号”登陆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。那艘破船与其说是主权的象征,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海洋污染源,每天都在向海里倾泻铁锈。一边是在规划如何进行生态修复,另一边是抱着一堆随时可能解体的废铁,谁才是这片海域负责任的玩家,不言而喻。
其实,这种“生态+主权”的模式,中国在国内早有成功先例。看看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治理模式,就知道这不是一步闲棋。未来,环境监测站、智能监测系统、生态补偿机制……这些在中国本土已经验证成熟的经验,很可能会被逐步复制到这片蓝色的国土上。
说白了,中国正在用一种全新的语言来重构南海的叙事。当主权声索可以通过科研数据、生态报告来一步步夯实的时候,传统的炮舰外交就显得落伍了。这场博弈,远未结束,但棋局的走向,已然清晰。
往后这片海上,谁要再想闹点事,可能得先掂量掂量自己会不会被写进一份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里了。
北京时间7月3日,《天津日报》撰文表示,以中国男足现在的状态,注定不可能诞生众望...
北京时间10月29日,NBA常规赛,以下是两场比赛的综述。 火箭106-101险...
马兰现在63岁了,可你要是看过她年轻时候的照片,保准会被她那双眼睛迷住。80年代...
[#国安主帅分析失利原因#]#国安主帅称球员疲劳注意力不集中#7月26日晚,北京...